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1-2022)》发布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2-1-21 1:41:40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记者 查建国 夏立 陈炼)2021年12月17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1-2022)》发布会在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会议主题为“以更大力度的落实稳中求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会嘉宾围绕如何破解经济发展面对的“三重压力”,落实稳中求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总负责人田国强教授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1—2022)》进行了介绍,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瓶颈及其应对进行了系统分析。他表示,要破解经济发展面对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落实稳中求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必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历史视野、实践探索和理论高度三个维度来得到答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在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有一般均衡分析系统思维的综合治理和全局观念,并基于世界上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处理好短期政策应对和中长期治理、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性和特色性以及市场化和加强管制的这四大辩证关系。短期政策应对和中长期综合治理不仅要有决策的科学性,更要有谋划的艺术性。并且,这样的决策和谋划应得住历史、实践和理论的印证、检验及逻辑推理。

  田国强提出,中国的巨大成就正是在基本制度性市场化下取得的。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弄清楚与发展、稳定和创新的内在辩证关系以及与市场、与社会的内在关系。鉴于中国经济短期内遇到的新的下行压力,在总体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上还需要保持相对宽松的基调。财政政策需要出台面向基本民生的收入补贴措施和减税降费政策,提振消费需求,扭转中小微企业的危机和发展困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货币政策同样需要对中小微企业和薄弱环节进行定向扶持,防止经济进一步分化。此外,针对一些行业的调整,应采取渐进的管制和结构调整,要注重决策的科学性和综合治理谋划的艺术性,防止出现政策叠加共振效应。

  田国强强调,应对短期稳中求进问题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更迫切、更重要和更根本的还是要靠深层次的结构性和体制性及其治理,这是应对预期转弱压力的最有效对策。以来的历史经验、实践探索和理论逻辑都表明,与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差近3个百分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形成为更大力度的鼓与呼的和谐气氛和良好的营商大,要有具体措施,让部署、大政方针真正落地,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让更好而不是更多地发挥作用,以全方位倒逼深层次制度,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深层次制度有三大重点目标任务:一是形成具有包容性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提升依国能力和执行力,建立有能、有为、有效、有爱的有限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三是建立、公平、和谐透明的良好社会规范和秩序以及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

  会上,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首席专家黄晓东教授代表课题组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1—2022)》进行了详细解读,探讨了风险评估、政策模拟及其治理。他表示,面对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课题组预计全年P增速8.0%。课题组充分重视对各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不同情景下的经济走势、短期政策应对和中长期治理,给出了有针对性的结果和观点。在推动数字经济的进程中,数字人民币及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的测试正稳步有序进行,对深化金融普惠、增加人民币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合理监管数字金融资产,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鼓励私营部门自主创新,是中国当下面临的一个挑战。其中,课题组首次育发展和板块进行了系统研究。课题组探讨了“双减”政策下进行系统深入教育体制的举措,“应通过推动教育公平,改善收入代际流动,同时从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占比,完善再分配税收体系等多个角度改善收入不平等状况”,同时分析了中国环保的历史经验,并提出“治理方面,‘双碳’目标下,经济增在降速风险,但长期中存在的产业与能源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压力将成为新的发展机遇。”

  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以“2021年我国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若干特点与四季度经济展望”为主题作主旨。他对2021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在生产角度、收入角度、价格角度呈现的特点作了分析。许宪春表示,前三季度P增速较高,为全年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消费需求有望保持恢复态势,但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存在压力;净出口需求有望保持良好势头;制造业投资可能会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进一步回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保持较快增长,PPI内部结构分化对工业企业利润的影响可能有所缓解。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的情况下,四季度税收仍然保持较快增长。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的主题为“尽快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他表示,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是从今年下半年逐渐的,现在依然是我国实行较为宽松的宏观政策的有利时机,我国需尽快实行。从国内看,财政连续两年大额结余,有较大的发力空间。随着能源等保供措施的落实,物价将趋于平稳,不会成为边际宽松政策的制约。目前资金流入我国较多,国内外利差仍较大,人民币汇率坚挺。我国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实行较为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加快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宜稳中趋松。货币政策要有效配合财政政策。不能简单地通过长期的措施应对短期的经济下行压力。如果没有短期的经济稳定和发展,长期的结构性也将无从谈起。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与金融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钟宁桦的主题为“我国宏观经济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平衡”,他从金融风险、房地产市场、交通基建三方面深度剖析中国近年来宏观经济,提出中国宏观经济需要不断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寻求平衡。他首先展示了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图,数据显示在2017年之后,M1(现实购买力)和M0(货币)的增速迅速下降,这带来一系列金融市场变化。随后,他还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认为随着房产投资的降温,基建投资作为经济“压舱石”的作用不断凸显,近年来,我国基建投资总额约占P总量的五分之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瞩目成就。尤其是过去十年间,西部高速网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并实现了与东部、中部高速网的联通,大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他结合国家重大政策和重要经济会议,总结了中国经济近年来所遇到的难题,认为中央反复提到的要在防风险和稳增长间实现平衡,同时要积极寻找新的、不依靠债务驱动的增长点。

  会议最后,与会嘉宾和课题组、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与交流。发布会为宏观经济发展贡献学界力量。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总负责人田国强教授作报告介绍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首席专家黄晓东教授作报告解读 本网记者 陈炼/摄

  参加《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1-2022)》发布会交流发言嘉宾 本网记者 陈炼/摄梦见亲人生病